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殖育种 » 正文

黄水仙如何繁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18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229
核心提示:  常用分球、播种和组培繁殖。  分球繁殖:鳞茎内的侧芽膨大形成子鳞茎。秋季挖出鳞茎时分出子鳞茎进行分球繁殖,自然繁殖率为4~5

  常用分球、播种和组培繁殖。

  分球繁殖:鳞茎内的侧芽膨大形成子鳞茎。秋季挖出鳞茎时分出子鳞茎进行分球繁殖,自然繁殖率为4~5倍。主鳞茎开花率100%,侧鳞茎开花率80%~90%。为提高繁殖系数,可人工诱发子鳞茎。用利刀将充实鳞茎自鳞茎盘向顶部交叉纵切3~4刀,深度约为鳞茎高的荣昌盛/2,以损及短缩茎的生长点为度。切割后将鳞茎倒置于清洁的干沙中,使其产生愈伤组织,再放21℃繁殖箱内培养,温度渐升高至30℃,相对湿度85%,约3个月形成多数子鳞茎,可取下分植。诱发的子鳞茎培育3~4年成为开花鳞茎。

  播种繁殖:9月中旬播种。播种土用腐叶土、泥炭和粗沙混合土,经消毒后装盆待播。播后精细管理,翌春出苗,有1片叶子。初夏叶、根相继枯萎,形成休眠小鳞茎。小鳞茎需培育4~5年成为开花鳞茎。

  组培繁殖:以鳞茎或芽尖、茎盘作为外植体。先将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接种于添加2,4-D2毫克/升和激动素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半个月后转移至MS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和萘乙酸1毫克/升的培养基,约15天可形成幼苗,再转移到1/2MS加吲哚丁酸1毫克/升的生根培养基上,10天后形成生根小苗,经3年培育成开花鳞茎。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