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植物保护 » 正文

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7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10
核心提示: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

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发菌期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高,预防措施不到位等。处理:前三个原因导致污染率高,应重新装袋生产;培养场所按技术规程用药处理,菌袋进入后,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药物予以预防,一般可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交替喷洒;发现污染袋后移出进行单独药物处理,方法是使用消霉王或百病傻浸洗菌柱,并单独发菌,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袋形成二次污染。
  出菇期间发生侵染性病害主要症状: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处理:属于菌种问题时,更换菌种即可解决;加强通风管理,尤其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及时通风的作为是很不划算的,应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并顺手清理料面,根据病害程度,使用赛百09溶液涂刷或喷洒料面,杀死病菌。
  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主要表现为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不当或含有不明成分的有毒有害物质;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水分管理严重失调等。处理:及时更换脱毒新菌种;检查原辅材料以及喷雾器等工具,如属原料问题,更换即可;喷雾器等工具中存有某些药物时,可予彻底清洗或更换;强化通风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严格用水管理,尤其不要在蕾期喷大水,也不使袋内积水;使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如,每次通风后应及时喷水,使在通风时暂时降低的湿度再度升高。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