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植物保护 » 正文

按指标除治棉蚜 合理减少用药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2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98
核心提示:  我们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中,发现很多农民在除治棉花蚜虫上的做法是见蚜虫就打药,而不是按防治指标进行,从而造成用药过多、 成本

  我们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中,发现很多农民在除治棉花蚜虫上的做法是见蚜虫就打药,而不是按防治指标进行,从而造成用药过多、 成本增加,仅苗蚜防治次数就达 6 ~ 7 次、多者在 10 次以上,很不合理。

  根据我们多年经验,认为应该让农民充分了解“科学除治棉蚜应按防治指标进行”的重要性。这样做得好处主要有四点:

  一、发挥天敌作用,减少用药。按照指标防治,减少棉田喷药次数,减少了蚜虫天敌被杀数量,为发挥天敌灭蚜提供了必要条件。一个蚜虫一天可繁育 70 头小蚜虫;一个七星瓢虫一天可吃 200~ 300 头蚜虫,一个食蚜草青蛉一天可吃 10~13 头蚜虫。 尤其是棉花进入现蕾期后,天敌的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近两年小麦面积的不断增加,正常年份,麦熟后蚜虫天敌转移到棉苗上,此时一般不用打药或减少用药就可控制棉蚜。

  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防治指标除治棉蚜,就是“背着算盘种地”,减少防治次数,省工、省力、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推迟防治时间。按指标防治蚜虫,不是见虫就治,一般可推迟防治时间4~ 5 天。据调查,当时的见蚜株率即是5 ~ 7 天后的卷叶株率。

  四、减少防治次数。棉蚜的扩散,靠有翅蚜飞行或无翅蚜爬行。棉蚜的繁殖主要是靠孤雌胎生无翅蚜,并产生有翅迁飞蚜,蚜虫的扩散、繁殖到危害作物中间有一段时间,见蚜虫就用药无疑会增加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对人对环境都会增加危害。

  总之,为提高除治棉蚜效果,棉农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除治苗蚜时,用药时间以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为好;二是除治伏蚜时,因棉花植株高大、棉田接近或者已经封行,不要惜水不惜药,每亩药液量不能低于两桶,做到喷匀喷透。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