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植物保护 » 正文

治蛴螬掌握低龄期施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5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74
核心提示: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大豆、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上主要的地下虫害,危害种苗、作物根系及荚果,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大豆、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上主要的地下虫害,危害种苗、作物根系及荚果,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

  跟其他害虫一样,低龄蛴螬耐药力较弱,用药防治效果较好;高龄蛴螬耐药力较强,不易被杀死。因此,防治蛴螬应根据病虫测报,掌握在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药,生产上常有农户直到作物地上部出现发黄枯死等症状时才用药,防治滞后,效果不佳。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蛴螬的农药主要是辛硫磷和毒死蜱。施药方式主要是灌根和撒毒土,如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2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加水800公斤灌根;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或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拌干细土25公斤,开沟施入植株根周土壤中。蛴螬有随土壤水分含量多少垂直升降的习性,土壤含水量高时蛴螬离地面近,土壤干燥时离地面远,因此让药物充分渗透到害虫所在的部位十分重要。毒土或颗粒剂最好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潮湿时撒施,如天气干旱不下雨,最好先灌水抗旱再撒药,否则即使用药量增加2倍效果也很差。

  另据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顺通等人试验,氯虫苯甲酰胺对蛴螬也有较好防效,与毒死蜱相比,具有毒性低、用水量少、劳动强度小和防效高等优点。建议在生产上使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花生田蛴螬,每亩用药量以15-21克为宜,使用时适当加大用水量,可以使药物更好地与花生根接触,更利于药物在植株体内传导,起到更加理想的防治效果。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