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动物保护 » 正文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2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  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是目前养蟹生产者颇为头痛的技 术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识别不同蟹病的症状,弄清发病的原因及

  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是目前养蟹生产者颇为头痛的技 术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识别不同蟹病的症状,弄清发病的原因及 其蟹病防治实用技术,本刊将连续发表安徽水产学校毛载华老师关于“河 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作者,1988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在任教的 同时,潜心钻研河蟹的育苗、生产及蟹病防治技术,现任该校培训中心副 主任兼《安徽水产科技》副主编。本次发表的文章,包括14种常见蟹病的 病原体、发病原因、症状及流行情况、主要防治技术等。从本期开始,拟 分四次连载,供养蟹朋友们参考。

  河蟹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养蟹业发 展迅速。由于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以及河蟹自身排泄物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水质败坏,病害不断。本文分析了河蟹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发病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一、纤毛虫病

  1.病原体:主要是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虫体呈倒钟 罩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并成串地集聚在 一起寄生于蟹体上。

  2.病因:河蟹放养密度过大,池水过肥,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水中 有机质含量过高,残余饲料沉积池底,致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 寄生于蟹体表。

  3.症状及流行情况:河蟹鳃部、头胸部、腹部及四对步足有大量纤毛 虫附生。外观可见体表长满棕色或黄色绒毛。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行动迟 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严重者在黎明前死亡。 死蟹腹部具有较多粘液。此病各地均有发生,且很常见,危害蟹卵、幼蟹 及成蟹。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份,尤以8月中、下旬为甚。

  4.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次更换池水约1/3; 2用20~30ppm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续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 以上;3用30%甲醛全池泼洒呈5~10ppm;40.5~1ppm新洁尔灭与5~10ppm 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5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 集处泼洒;6用0.3ppm硫酸锌全池泼洒。

  二、聚缩虫病

  1.病原体:病原体为聚缩虫。虫体有一个扩大的前端部,其上有发达 纤毛,唇带右旋至胞口,身上纤毛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后端有柄,附着在 蟹体上。

  2.病因:池塘水质过肥,养殖密度过大,长期不换水,水质较差,使 聚缩虫大量繁殖所致。

  3.症状及流行情况: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行动迟缓,摄食能力减弱。 镜检可见病蟹关节、步足、背唇及额部和鳃上布满聚缩虫。各地均有发生,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

  4.防治方法:1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2保持水质清 新,尤其在河蟹蜕壳后应及时换水;3用0.25~0.6ppm硫酸铜全池泼洒, 但鱼蟹混养池忌用。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处泼洒。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