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动物保护 » 正文

如何减少蚕病的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8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64
核心提示:  一、蚕病发生的特点  1.普遍性。蚕病面广量大,尤其是中晚秋蚕更为严重。夏秋蚕期由于环境的恶劣及病菌的扩散和积累,稍有不慎

  一、蚕病发生的特点

  1.普遍性。蚕病面广量大,尤其是中晚秋蚕更为严重。夏秋蚕期由于环境的恶劣及病菌的扩散和积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发病。

  2.突发性。尤其到大蚕期,蚕儿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暴发蚕病,或上簇后不结茧。

  3.连发性。春蚕发病少,夏蚕开始,中晚秋蚕连续发病,逐渐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二、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部分蚕农没有“预防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原物;忽视蚕室、蚕具、蚕座和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蚕病暴发。

  2.蚕期前后消毒不彻底。蚕农普遍存在“重养轻消”的思想,有的甚至不消毒,有的即使消毒也只是走过场,也有的消毒方法掌握不当,更多的是回山消毒不重视,消毒方法不科学等。

  3.蚕期中消毒防病不力。没有抓住关键环节做好蚕体、蚕座消毒。对蚁蚕、小蚕、起蚕、将眠蚕和老熟蚕的保护上不够重视,也没有及时隔离或淘汰病弱蚕,加大了病蚕与健康蚕重复传染的机会。

  4.蚕园治虫防病工作不到位。大多数蚕农对桑园的管理较为粗放,查虫不勤,治虫不力。害虫尸体、粪便污染的桑叶是蚕病发生的又一个传染源。

  三、减少蚕病发生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严格消毒,杜绝传染。一是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打扫清洗,根据不同情况(病原、蚕室条件、消毒范围等),用不同药物行彻底消毒,消毒药液配制浓度准、数量足,按药物所要求的条件,才能达到好的消毒效果。二是蚕期中坚持消毒,每天蚕体蚕座撒药消毒,并随时拣出病弱小蚕,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坚持给桑前和除沙后洗手,合理处置蚕沙,以免病原扩散。三是养蚕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山消毒,从养蚕前后病原增长情况看,采茧后病原最多最新鲜又集中,是杀灭的好机会,蚕室蚕具清扫后使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消毒,然后再清洗蚕室、蚕具,暴晒后再次消毒。

  2.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一是按蚕各龄期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调节好适宜的气象环境。二是小蚕饲育中,做好保温保湿,饱食和精选良桑工作。大蚕要注重高温多湿环境的调节,严格分批提青,隔离或淘汰迟眠蚕和病弱小蚕,确保大蚕稀放、良桑饱食,使蚕儿发育齐一,提高抗病力。三是预防微量农药污染桑叶引起中毒。

  3.防治桑园害虫,避免相互感染。一是要做好桑园肥培管理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二是要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及时做好桑园治虫防病工作;三是对污染的桑叶进行叶面消毒,杀灭病原体。

  4

  .及时诊断蚕病,控制病势蔓延。蚕病种类不同,症状各异。同一病例,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病蚕大多在发育迟缓的迟眠蚕、弱小蚕中首先发现在进行蚕病诊断检查时要以此为重点。在迅速确定蚕病的情况下,及时选配恰当的优质高效蚕药进行防治。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