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称国际粮商操纵致我国食用油价大涨大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7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77
核心提示: 近年,食用油价格为何屡次大涨大跌?昨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指出,“我国虽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其定价权却在国际粮

    近年,食用油价格为何屡次大涨大跌?昨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指出,“我国虽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其定价权却在国际粮商手里”。

  据悉,目前,国际上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易被跨国资本操纵。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却在2000年开始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逐步丧失大豆的定价权。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

  资料显示,在鲁花、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背后,都浮现着外资的身影。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导赵思明介绍,眼下,国人偏好食用的大豆油,其原料六成来自进口。在国外如美国,农业机械化使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我国。

  我国油菜籽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2002年以前,菜籽油是我国百姓的首选食用油;随着大豆、豆油进口的增加,国内菜籽油消费开始退居老二;其后随着棕榈油进口的增加,2006年起菜籽油消费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指出,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涨暴跌,油菜籽加工企业普遍亏损,不少企业套在高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只有40%,要防止油菜重蹈大豆覆辙。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