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动态 » 正文

旱灾致国际粮价上涨  分析称对我国影响有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256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受旱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美国、俄罗斯等全球粮食主产国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持续大量减产,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

  今年以来,受旱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美国、俄罗斯等全球粮食主产国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持续大量减产,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大豆等价格也上涨约30%,而谷物价格也已接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只是结构性的短缺,中国国内粮食市场供应较充足,粮价未来涨幅不会太大。

  国内市场供应有保障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振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米和小麦是中国粮价的定海神针,只要这两种主粮的供应没有受到影响,即使全球粮价有再大波动,对于中国粮食供应也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作为粮食进口大国,中国显然无法置身事外,但也不必过度担忧。虽然我们对美国大豆有很大需求,大豆涨价,中国的食用油价格势必会有所反应。不过,整体而言,这一轮上涨对老百姓的直接影响还不大。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在口粮生产环节实行保护政策,有专门支持措施,提供种粮补贴,使我国口粮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很小,长期保持很高的自给能力,今年小麦生产已实现连续第九年增产;同时,我们在流通环节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和国家调控,有健全的粮油储备体系。粮油价格一旦上升,国家就会抛储,确保老百姓的饭碗稳定。

  粮价不会受到冲击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的研究报告认为,尽管国际粮价上涨可能会推动中国部分粮食作物的小幅波动,但是由于中国小麦、大米等口粮供给的自给率达95%,而且这些口粮库存充裕,总供给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小麦、大米等口粮出现暴涨的概率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大豆、豆粕等饲料粮进口量较大,国外大豆和玉米的减产会影响我国饲料和油料价格的上涨。徐振宇表示,这些原料成本的增加,可能会直接导致植物油价格提升。另外,豆粕的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太小,豆粕是中国最重要的饲料之一,豆粕价格上涨下一步有可能会对猪肉价格造成压力。

  不过,在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看来,虽然我国大豆和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较高,输入型通胀会导致国内价格上升,给其他进口的粮食品种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中国食品消费所占的消费比重逐渐降低,预计传导后价格上涨对CPI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应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所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我国粮食进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徐振宇认为,我国可调控的粮食主要集中在大米、小麦和玉米,其中玉米近年来进口增多,可调控空间不大。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对这些主粮调控的时机和节奏要掌握好。此外,中国当前应加强与全球层面、特别是与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对话和合作。

  聂振邦认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选择上,应采取针对性强的举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得到充分保障。因此,首先要继续坚持主要粮食品种基本自给的方针,根据国内玉米的产量使玉米加工保持在合理和适度的水平上,做到产需基本平衡,严防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其次,要科学合理利用国内市场,在食用植物油和大豆上力争提高国内的自给水平。另外,要对食用植物油、油料和粮食品种进口调剂,实行多边战略,采取进口多元化策略,以减少风险。

(谷文)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