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猪肉需求的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的蓬勃增长以及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然而,受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及其他外在因素所累,不断增长的猪肉需求受到食品生产体系的限制。
现如今,中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双汇,为寻求充足的供应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斥巨资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拥有87年的历史,以及Armour、Farmland和史密斯菲尔德等多个著名品牌。

史密斯菲尔德生产的一款火腿
如果完成,该交易将是最大一桩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不过,该收购交易首先必须要克服华盛顿的怀疑态度,以及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查进程。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和收购该公司的双汇国际均表示,两家公司都将配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对这笔交易的审查工作。最近,该委员会批准了一些涉及中资实体的交易,包括软银(SoftBank)竞购Sprint。

中国企业对美收购规模前五的交易
外国投资委员会或将考虑双汇是否和包括中国军方在内的组织有关联,以及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客户名册是否包括诸如军事基地地址等敏感信息等。
指南分析(Compass Point Analytics)总裁乔纳森•贾夫尼(Jonathan Gafni)表示,“外国企业要收购波音公司,和要收购一家热狗摊位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过,主要取决于热狗摊位的位置在哪。
贾夫尼声称,自己希望这桩收购交易能顺利完成。
中国肉食品消费迅速膨胀
当然,双汇对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收购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障碍。举例来说,该收购可能会引发美国消费者和消费团体对“双汇或将把在中国生产的猪肉出口到美国”的担忧。对此,双汇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回应称,该收购交易的目的恰恰相反:增加美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已经是美国猪肉市场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饮食观念的转变,中国的肉食品消费迅速膨胀。
此外,实事求是地讲,来自食品质量的抱怨和不满,对于中国食品体系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食品制造商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对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收购,将会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可以购买符合严格食品安全标准的进口肉食品的入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内供应的问题上,中国始终面临诸多阻碍。外界普遍认为,中国产品的供应不足,而且比较昂贵。尽管,拥有全球最大猪肉市场的中国,已经开始打造更大型的农场以及先进的设备,但是,家庭式农业仍占支配地位,而猪肉和其他肉类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
有分析指出,中国对猪肉需求旺盛,源于民众对猪肉长久以来的喜好,而中国猪肉市场经历过价格上的大起大落及各种波折之后,规模化的农场发展逐渐替代散户。而由于散户大规模淡出,留下的供应缺口难以弥补,市场对高端猪肉的需求更将强劲增长。此外,中国目前进口猪肉的年需求量已经达到140万吨以上,但进口高端猪肉仍处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