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食 » 正文

托市支撑早稻价格 波动或大于往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31  浏览次数:66

编者按:眼下,全国早稻收获接近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国早稻有望再获丰收。年初,针对稻谷市场价格较去年下降、购销形势较复杂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目前,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已分别启动早稻托市收购。早稻销售现状如何?今年的早稻市场行情有着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深入湖南、江西以及广东等地,探访早稻销售实情。本版还约请专家对今年的早稻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期待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市场总体没有脱离供需基本面  
  
  2013年以来,国内早稻市场总体维持稳定,略有波动。早稻全国收购均价由1月份的1.29元/斤下跌至7月份的1.24元/斤,下跌约4%。其中,5~7月间,由于收储企业倒库容轮出早稻,价格连续出现了环比下跌。7月底,部分地区新季早稻上市,由于成本推动和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提振,部分地区早稻收购价在低开之后出现了一定的上涨。
  
  早籼米市场稳中略跌。早籼米批发价由1.91元/斤跌至1.88元/斤,下跌约1.6%。尤其是受“镉超标大米事件”影响,自5月份以来,早籼米价格连续环比下跌。
  
  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市场提供了支撑  
  
  一是,最低收购价格公布之后,对市场产生了信号作用;二是,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间,对市场的托市作用。
  
  今年春耕之前,国家就及早公布并提高了早稻最低收购价。尤其是针对早籼稻供给短缺的情况,国家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了17.6%。这给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进入5月之后,早籼稻价格连续下跌,至7月中旬,部分主产区市场价格已经低于最低收购价0.05~0.10元/斤。为此,江西、湖北、湖南以及安徽等省相继启动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受执行预案托市支撑,早籼稻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可以预计,在托市作用支撑下,早籼稻价格将维持稳定运行。
  
  中长期将继续保持稳中有涨格局  
  
  首先,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为市场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2004~2012年,我国稻谷连续9年增产。其中,早籼稻连续3年丰收。稻谷等粮食生产技术装备条件、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生产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其次,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稻谷价格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国家于2012年开始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项目,在南方早稻产区主要实施集中育秧专项补贴,促进了早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再次,稻谷市场调控政策体系为稻谷价格平稳运行并保持合理上涨提供了政策环境。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测算表明,早籼稻市场价格每周涨幅中,有3.02元/吨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所产生的信号作用所贡献的。
  
  第四,成本因素将是稻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稻谷成本收益统计数字看:2004~2011年期间,稻谷生产成本增幅最大且超过出售价格,净利润增幅最小仅为成本的1/3。从近期农业部调研组赴江西和黑龙江两省的调查情况看,稻谷种植过程中服务费用和雇工费用涨幅高达20%以上,尤其是水稻育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雇工和服务费用上涨幅度将近50%,这直接导致早稻新陈价差扩大。随着新季早稻上市,早稻价格将受到成本的刚性上涨压力。大米企业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行业财务统计显示,2013年1~5月份,谷物磨制企业销售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20.5%。
  
  第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可能影响早稻价格底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一项最新的定量分析显示,CPI变动对粮食价格的作用会在7个月之后显现出来。自3月份以来,CPI一直维持在3%以下,早稻有可能会在成本动能增加的同时遭遇宏观经济因素的压力,甚至会在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结束之后出现宽幅震荡的局面。
  
  短期内最低收购价面临考验  
  
  首先,今年籼稻市场收购主体明显减少。2012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0429万吨,供应形势大为改善,加之南方籼米走货缓慢,稻谷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企业入市收购的意愿也随之降低。一方面导致今年稻谷尤其是籼稻市场容量明显较往年小,另一方面使得稻谷市场竞争收购格局难以形成,价格上涨空间受到一定的压制。
  
  其次,大米“镉超标”事件导致南方大米价格下跌。这种影响甚至有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给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结束后的市场带来价格下行压力。
  
  再次,进口廉价籼米持续冲击国内米价。2013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31.7万吨,同比增加13.9万吨。加上边贸走私,使得国产籼米价格劣势更为明显,进而抑制籼稻价格。与此同时,今年全球大米产量预期向好,预计未来国际米价仍将处于下跌区间。(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彭超)

   广东:早稻收购价格低开  
  
  7月下旬,广东省各地早稻收割、收购工作进入高峰期。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省收购进度总体慢于去年同期。目前一些地方已有粮食陆续入库,但收购季节比往年晚,至7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早稻数量比去年同期少19.2%,国有企业收购量少16.7%。据了解,今年广东省早稻产量预计同比持平,收购价格略有下降。7月初,广东省产量大县湛江雷州、廉江早稻收购价118~122元(每50公斤,下同),同比回落5%。
  
  林家如是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的种粮大户,早稻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00亩/斤。7月2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正面袭击湛江,给她家刚刚成熟的水稻带来了强烈冲击,“大概有近三成成熟的水稻都出现了倒伏,机械无法收割。”林家如说,提前抢收的早稻又因为阴雨天气导致稻谷水分太高,被收购商压低了价格。“今年的收购价每50公斤在126元左右,去年还能卖到139元。”
  
  虽然收购价格偏低,但是林家如还是比较乐观,因为她的早稻品种好,并且量大,很多收购商都会主动上门,近期就有海南的收购商拉走了8万斤。让她感到更庆幸的是,今年从邻近的全国种粮示范县雷州市请来了一批专业的农业工人,提高了种粮效率。算上种子、化肥、农药、租地和人工成本等,再刨去种粮补贴,每亩的种植成本维持在400~500元,就算早稻收购价略有降低,收入比较可观。
  
  自然灾害并非早稻价格低开的唯一原因。广东乡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有机米的企业。在这一轮价格下行中,量少质优价高的有机米也不能幸免。“今年有机米的价格是300~400元左右,去年是500~600元。”企业负责人陈长贵说:“早稻价格下滑,一个原因是因为去年粮食丰收,积压了一些库存,另一个原因是进口大米的冲击。”他说,进口大米主要来自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大米价格相差最高可达30%以上。据了解,现在进口大米每斤大概是1.7元~1.8元左右,然而国内早稻价格基本都在每斤2元以上。
  
  台山市是优质稻主产区,预计今年优质谷总产量在19.7万吨左右。据广东省粮食部门监测,目前台山优质稻价格为每50公斤132元,而往年的均价都能达到150元以上,优质稻价格也有所回落。
  
  为了稳定稻谷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台山当地政府对收购工作做了统一部署。江门市农发行早在6月中旬就对粮食企业的收购计划、资金需求等做了调研,并发放铺底资金。台山国有粮食企业以每50公斤高于市场价1~2元的价格收购农民稻谷。台山粮食购销总公司以每50公斤139元的价格,计划收购优质稻3.8万吨作为调控粮,目前已收购3.2万吨。与此同时,广东省其他的粮食主产地廉江、雷州等也通过公布国有企业定价,引导当地稻谷保持合理价格。
  
  今年国家将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据监测,直至7月中旬广东省早稻收购均价开始有所上扬,为133.7元,只有部分地区早籼三等稻谷收购价低于或接近最低收购价。
  
  记者通过广东省粮食局了解到,虽然今年广东省局部地区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但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不大。鉴于福建、广西等周边地区市场价格均高于广东省,后市将影响带动广东省市场稻谷价格上涨。 湖南:早稻销售收储压力大
  
  7月23日,在中央储备粮湖南省宁乡直属库望城分库,长沙市望城区黄金镇黄金村的粮农张胜强开着拖拉机来送粮。由于今年在望城的农村粮食经纪人明显减少,他好不容易卖完自家早稻后,又帮助其他种粮大户收粮、送粮。他说:“收储渠道要再多一点,让我们的丰收粮能卖出去。”
  
  张胜强的话反映了湖南今年早稻产销现状。在早稻单产丰收的背后,面临着销售收储的巨大压力。
  
  产旺销难 启动最低收购价  
  
  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厅了解到,湖南早稻收割已接近尾声,据统计,早稻总产171.5亿斤,较去年增8亿斤。
  
  望城区是湖南今年粮食增产的一个缩影。“耙头立得稳,种田还是本”,望城区副区长姚建刚表示,作为区域名优水稻之乡,区委、区政府在发展粮食生产上不遗余力。据望城区农业局副局长叶干强介绍,今年望城早稻种植面积36.4万多亩,较上年增加5000亩,总产近15万吨,比去年增加1万吨。
  
  种粮丰收了,但售粮并不乐观。去年早稻收购价高开稳走,粮农也盼着今年有个好价钱。可今年的市场价远低于1.32元/斤的最低收购价。
  
  湖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刘初荣分析,一是受上半年“大米风波”影响;二是受东南亚地区低价进口粮的冲击明显;三是早稻丰收,粮源充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望城区粮食局局长易志旺认为,往年农民惜售心理严重,今年受市场价影响,农民都巴不得早点兑卖变现。
  
  湖南省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按照1.32元/斤敞开收购,各地粮农络绎不绝送粮而来。
  
  仓容紧张 “挤腾并转”减压力  
  
  “今年交粮的速度较往年慢,一大早来送粮,下午才能回去。”正在望城分库排队的粮农张铁钢告诉记者,这是往年不常遇到的现象。
  
  对此,望城分库副主任刘著荣解释,由于去年还有不少粮食积压在库,一时难以腾出足够的仓容来储存新收的早稻,以往4个仓库同时收购,今年只能开放1个仓库,进度自然慢些。
  
  为缓解售粮进度慢的问题,一方面,望城区开通“绿色通道”,农民运粮车一律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进城;另一方面,望城区正在采取“挤腾并转”等措施缓解仓容紧张。“社会上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仓库也可考虑充分用起来。”刘著荣说,目前,中储粮湖南分公司也正在着手开通粮库延伸点来缓解收储难题。
  
  产销合作 对接市场拓销路  
 
  湖南稻谷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正常每年向外省提供商品粮500万吨以上。受市场行情影响,今年早稻“外销”遭遇“肠梗阻”。往年“抢粮”现象今年已很少见。收购的主体由往年的中储粮下属的粮食直属库、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外地储备粮企业和农村粮食经纪人五大类变为相对单一的中储粮公司所属企业及所委托库点。目前,全省共有241家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
  
  株洲县是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据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志高介绍,今年该县早稻总产量10.78万吨,较去年增加1100吨。往年大米主要靠外销广东等地,今年的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记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在湖南粮食主产区带有一定普遍性。
  
  为解决粮食销售不畅难题,湖南对粮食质量逢出必检。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产销合作:7月16日,湖南粮食集团等10家企业赴福建签订稻谷成交协议19.1万吨;湖南和福建两省签署粮食产销合作协议,确定湖南每年优先向福建提供稻谷50万吨。这样的外销还将向上海、广东等地挺进。江西:米厂开工不足影响收储
  
  7月19日,江西省正式启动了早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此前,早稻收购价为1.20~1.26元/斤。农民售粮积极性较高,但收储企业仓容紧张,粮食加工企业运转状况堪忧,早稻收储销售存在困难。
  
  农民:种粮收入还可以  
  
  江西省粮油作物局局长程锦表示,今年,江西各级农业部门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3月10日前,江西就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共计41.3亿元全部拨付到户。
  
  江西省植保局长舒畅表示,今年,虽然江西早稻病虫害发生偏重,但防控措施有力,总体为害较轻。
  
  在吉水县乌江镇新田村,50多岁的村民刘永忠正准备去领售粮款。他种了25亩地,收了2.1万斤粮食,收入大约3万元左右。
  
  “种地比打工强,我种的是优质稻,卖得比保护价高。”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龙口村委会陶金华说,他租了600多亩地,收了40多万斤稻谷,按亩纯收入200元算,年收入24万元左右。收储企业:政策性粮食轮换不畅
  
  7月21日,记者来到吉安市吉水县国家粮食储备库。该县粮食局长罗龙根说,7月16日开始收购,农民积极性很高,但仓容比较紧张。按规定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每3年要进行轮换,轮出的粮食主要靠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但受进口大米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行情逐步呈走弱的趋势,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政策性粮食轮换不畅。
  
  据调查,2013年吉安市中储粮早稻轮换计划达2.3亿斤,今年1~5月轮出512万斤,仅占计划的2.2%。地方储备粮轮换难度更大,基本上没有轮换。
  
  罗龙根表示,仓库严重老化也是导致仓容紧张的一个方面。吉水县原有300多座仓库,现在真正能装的不到1/3。收购点的减少对农民售粮有潜在影响。
  
  粮食加工企业:稻强米弱 陷生存困境  
  
  “吉水县原来有1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现在正常生产的只有30来家。”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袁军彬说,一头是保护农民利益,提高10%以上的收购价;一头是进口大米低价冲击市场,加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去年以来,“稻强米弱”的格局致使大量大米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企业收购农户稻谷原粮成本抬高,购销价格倒挂导致企业库存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江西鹏辉粮业有限公司一位江姓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中小米厂大面积停产。
  
  吉安市富吉粮油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了一个年加工能力2万吨的工厂,董事长陈长水说:“目前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加工越多赔得越多。只能观望,希望有利的政策出台。”
  
  “今年种粮这一块我们得到了实惠,但是,我们粮食加工那一块举步维艰。一旦加工企业的链条断了,粮食收储同样会受到严峻考验,农民卖不出去粮食,就祸患无穷了。”江西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说,期待国家从总量上控制粮食进口,粮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得到扶持,实现稳健发展。(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