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我市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013.47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增长0.65%;单产428.71公斤,比上年提高1.71公斤,增长0.40%;总产434.48万吨,比上年增加4.51万吨,增长1.05%。
政策支持有力。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放多项惠民补贴,落实“一喷三防”补助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今年,国家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播种质量好。2012年,我市抓住墒情适宜、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快腾茬整地,认真落实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加快播种进度。从播种情况看,全市麦播适时,播期集中,播种标准高、质量好,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主导品种突出。今年,我市以矮抗58、西农979等7个品种为主的小麦种植面积在720万亩左右,半冬性品种与弱春性品种之比约为8:2;全市小麦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更为合理,有利于小麦单产提升。
气候条件基本有利。全市农田墒情基本适宜,温度、光照和降水基本正常,尤其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均有降水过程,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有利。
苗情整体表现良好。由于播种质量好于常年,气候条件有利,降水充沛,全市大多数麦田苗齐、苗全、苗匀。据统计,在今年1~4月小麦苗情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中,我市属于苗情相对好的地区,且一类苗的比例高于全省15~40个百分点。
低温天气影响较小。由于我市小麦前中期苗情、墒情良好,低温天气期间,大部分麦田处于扬花后期,加之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推广种植小麦早熟品种,其特点是发育进程快、扬花授粉早、晚霜冻害对其影响较小等。
田间管理措施得力。我市开展施肥、中耕、浇水、追肥,有效促进麦苗早生快发。同时,在小麦生长期间,各级政府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开展防治,尤其是加强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工作,有效防治了病虫害。
收割及时质量高。麦收期间,我市共组织64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小麦机收率在99%左右,收割速度较快。绝大部分小麦在蜡熟后期适时收割,落穗、落粒现象少,加之麦收期间天气晴好,有利于收打晾晒,收获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