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茶树呈现枯黄颜色
从西湖边驱车西行至龙井村,一路上都是绿树成荫。穿过树荫,远远就可以望见一片片阶梯状的茶园,从山脚一直伸到接近山顶处。然而,和绿油油的树荫不同的是,这些茶园里的茶树,成片成片呈现出枯黄的颜色。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外面,是一片200多亩的大茶园。昨天下午4点左右,三位茶农正顶着烈日在给茶树灌水。三人分工合作,一个人调整和看管水泵,两个人抬起消防水管,对准茶树进行喷淋。水龙呈弧线掉落在半枯黄的茶树枝上,很快滑落进干裂的地里,瞬间就渗了进去。经过这番“扫射”,茶树枝的叶面上有了点点水珠,但是枯枝落叶也噼里啪啦地散落一地。
茶农袁自刚告诉记者说,他们从早上6点就开始灌水,一直灌到中午11点,之后休息三个小时,下午2点继续灌,要一直灌到晚上6点半。这样的浇水已经持续了四五天。
这片茶园还属于平地,茶园的路边就是一条水沟。袁自刚透露,他种了十几年的茶叶,这还是第一次在这个季节用水泵给茶树浇水,单单买水泵就花费了3000多元。
活了60年没这么热过
和平地的茶园相比,山上的茶园遭遇更惨。记者沿着龙井路驱车向上,在龙井村背后的山坡上,茶农汪月宝也在自家的茶园里浇水。但她用的不是水泵,只是甘蔗般粗细的水管。“这么久没有下过雨,山腰里水沟里都没有水了,只能用自来水浇,能救活多少算多少吧。”
正说着话的时候,汪月宝手中水管里却不出水了。“又没有水了,唉。”她将水管扔在地里。年近60岁的汪月宝,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龙井村里。“活这么大,没经历过这么热,这么干的天气。”她用手在一棵茶树顶上一抓,翻开手一看,一把茶叶已经变成碎片。
村里村外水管都脱销了
在龙井村里,随处可以看到为茶园浇水的茶农。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粗细不等的塑料水管,从水龙头顺着山坡,像蜿蜒穿梭的蛇一样,钻进茶园。
“你看这些水管,都是新的,过去都不用的,现在买都买不到了。”汪月宝说。
在龙井村种了28年的茶农支美琴站在自家屋前,门口的小溪,只剩了涓涓细流。支美琴告诉记者,这条小溪过去一年四季都有水的,因为高温无雨,现在已经干了快半个月。
支美琴在家的后山坡上种了7亩茶,其中6亩种的是老茶树,1亩种的是新茶树,就是当地说的“龙井43号”。老茶树现在情况还好,但是新茶树已经枯死了三成。支美琴说,因为“龙井43号”是新茶树,而且是嫁接的,根长得很浅。当表面的土壤失去了水分,“龙井43号”就在劫难逃了。平日里,她家的7亩茶田可以产三四百斤茶叶,可是明年肯定会减产。
支美琴家的茶田因为有点偏远,所以根本就没办法灌水。小水泵的水压打不上去,大水泵要两三千块又很贵。更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村里村外现在连水管都早已供不应求了。
当问及如何解决目前这个困难的时候,她说:“能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茶树枯死啊。我今天上午上去看了一次茶叶,一下来媳妇就给我泡好一大杯茶,然后不停给我扇扇子。没法救了,否则到时候茶不死,人要死了。”
支美琴和附近的茶农都表示,如此的高温天气实在罕见。支美琴望着枯黄的茶树,幽幽的声音像是自言自语,“龙井村是杭州的福地啊,哪里干旱过?不知道今年为什么就这样了。”
支美琴告诉记者,对于枯死的茶树,只有等到10月份的时候,把枯死的茶树连根拔起,补种上新的茶树。不过她叹气说,新茶树要3年后才能开始采摘。而且在这三年里面,新的茶苗特别容易死,高温一点会死,干旱一点也会死。另外,还没算上拔插树、买茶苗和聘请工人的成本。
老茶树比新茶树耐力强
无论是在龙井村,还是在灵隐寺附近的茶园里,记者都发现,树龄在20年以上的龙井茶,受灾情况都比较轻。被晒得成片枯黄的茶树,大多是树龄只有3-5年的“龙井43号”。
据西湖风景名胜区农业局的姜新兵向记者介绍,目前西湖区龙井茶有两个品种,一种是传统龙井群体种,一种是1984年以后改造过来的“龙井43号”。
“龙井43号”种植时间短,且根系扎土浅,大多只有20-30cm,根部水分容易蒸发。而群体种则为直根系,有一根明显粗壮的树根,可以扎到1米深,吸水能力强。因此,此次西湖区“龙井43号”的受灾情况远比传统龙井群体种严重。
茶农袁自刚也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山上的茶园受灾情况会比山下茶园要重一些。“因为山下的土厚,储水能力强;山坡上的土薄,存水也少。”但他同时表示,自己打工的这片茶园,尽管也是平地,但受灾同样很严重。对此,姜新兵解释说,茶叶博物馆南面双峰村的这片茶园,虽然地处平地,但没有任何遮挡,太阳从早晒到晚。而且,这里的茶树都是小于5年的幼龄茶树,且都为“龙井43号”,水分容易蒸发。除此外,这片新茶地的土质结构并不好,沙土多,黄土少,蓄水能力差。
茶农汪月宝还告诉记者,山坡上的茶园,向阳面的被晒死的多,背阴面的则比较少。“但这还是会影响产量,因为向阳面的产量,一般都比背阴面的要高。”
高温要持续到8月10日左右
杭州已全面部署人工降雨
根据浙江省气象台的天气预报,高温天将持续到8月10日左右。这样的预报使得茶农们担心不已。
“现在就希望能下几场雨,能把地浇透。”汪月宝告诉记者,干旱了这么久,茶树最需要的是持续的阵雨,“暴雨不行,会冲走干裂的泥土,水也留不住;毛毛雨也不行,太小不管用;最好的就是天天下一点,保住土,也能保住水。”
汪月宝的愿望似乎部分实现了。昨天傍晚,随着一阵雷声,一场阵雨突袭杭州,但仅仅只下了十分钟左右。此前,浙江省气象台曾表示,杭州已全面部署人工降雨。全省40支标准化作业分队严阵以待,严密监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入248个火箭对空射击点进行作业,为当前防暑降温、农业抗旱、水库增水等服务。
针对西湖龙井茶正遭受的干旱高温灾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肖强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气温超过36℃,就不利于茶叶生长。而在7月份里,杭州已经有14天超过37℃,再加上长时间没有降雨,加剧了旱情,使得茶树生长的环境更为恶劣。
肖强还介绍说,通常以下四种情况会加剧茶树遭受的旱情:茶树在近五年内新种植,茶树处于嫩芽生长阶段,茶树朝南或者西南方向,以及茶树生长在沙性土质。
谈到高温少雨天气对明年茶叶质量的影响时,肖强表示,接下来等气温降下来后,经过一个秋天的修剪施肥,到了明年春天还会长出新的嫩芽,这对存活茶树的茶叶品质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肖强表示,高温干旱天气还将持续,他提醒茶农说,在近期内不要采取修剪、除草、喷药和施肥等措施,以免加剧茶叶旱情。他说有条件的茶园可以采取喷灌以及设立遮阳网等架空覆盖方式,缓解太阳暴晒和干旱。他还特别指出,喷灌时间特别重要,“要在早上或者傍晚灌溉,不能在太阳直射的中午来灌水,否则茶叶更容易被晒伤。”
肖强还建议,政府在天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雨,帮助缓解旱情。
当谈及持续高温干旱对明年龙井茶叶市场的影响时,西湖风景名胜区农业局的姜新兵认为,今年约有三成的“龙井43号”受到不同程度的晒伤。明年西湖龙井的产量减少基本已成定局,但具体的减产数量,目前还不好说;至于茶叶价格,还得看明年的市场情况。
[阳澄湖巴城]
大闸蟹水底“避暑”,更怕忽冷忽热
塘蟹比湖蟹更怕热,蟹农们都在加深池塘水深
“阳澄湖平均湖水深度在2米左右,夏天太阳能照射到水中1.5米至1.8米的地方,一旦天气太热,大闸蟹就会躲到湖的最底部,特别是天气连续在30℃以上,大闸蟹也会没有‘胃口’,它们的生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近一个月的酷暑是否会影响大闸蟹生长?“蟹将”们大热天是长得快了还是长得慢了?今年秋天上海人吃到的蟹会受怎样的影响?昨天记者实地探访阳澄湖,从蟹农当场捞出的蟹来看,个头普遍已经不小了。不过根据蟹农的经验,对大闸蟹生长来说,虽不会受到酷热太多影响,但也不是天气越热越好,它们最怕的就是忽冷忽热的“过山车天”。
最怕“过山车”天气
大闸蟹怕热吗?其实它们也怕。已经有近20年养蟹经验的巴城蟹农张田根说,这段时间苏州、昆山天气和上海差不多,也是连续高温,昨天的最高气温也在38、39℃左右。大闸蟹们就整体躲在2-4米深的水底或水草中“避暑”。虽然阳澄湖区温度也很高,但是其实水底的温度也就10℃左右,大闸蟹在这个天然空调房里其实是不会受到阳光直射影响的。
这几天虽然天气热,但大闸蟹的“胃口”依然很好。“我们给螃蟹一天喂食两次,早上五六点一次,晚上八点左右一次。”“食谱”包括肉糜、小鱼虾、水草、螺蛳等等,蛋白质含量很高。张田根承包的约300亩水域每天光食料就要消耗约300斤。“它们不用爬上来吃食,只要待在水底等着,食料会沉到水底的。”张田根介绍,目前阳澄湖大闸蟹已经脱了20多次壳,整体已经长到六七成熟。
但大闸蟹也不是不惧风雨,用张田根的说法就是“一冷一热,容易出毛病。”特别是初春气温起伏剧烈,几天温度上下十几摄氏度这样的“过山车天”,蟹苗容易死亡。而盛夏季节螃蟹已经比较壮实了,除非发生洪水、台风等天灾,一般问题不大。
水底进食“防晒”
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介绍,阳澄湖平均湖水深度在2米左右,夏天太阳能照射到水中1.5米至1.8米的地方,一旦天气太热,大闸蟹就会躲到湖的最底部,“特别是天气连续在30℃以上,大闸蟹也会没有‘胃口’,它们的生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高温天气里,塘蟹受的影响会比湖蟹大,因此近期,阳澄湖的蟹农们都在加深池塘的水深。
不过,杨维龙表示,由于离中秋节大闸蟹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目前尚不能预测持续的高温是否会对今年大闸蟹产量造成影响。但他透露,今年苏州市政府投资46亿用于治理阳澄湖水质,并关闭了周边区域会对湖水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厂矿,大闸蟹喜欢吃的水草、螺蛳和鱼虾也明显增多,使得生长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大闸蟹生长。
3两大六月黄已经上市
“少量阳澄湖六月黄已经开始在当地上市,个头普遍在3两左右,最大的已经达到3两半,个头大致和去年相当。”张田根说,那么现在大闸蟹到底长得怎样?记者决定眼见为实。
坐上“蟹工船”,劈开阳澄湖的万顷碧波,记者随张田根到他位于阳澄湖东湖的承包水域一探虚实。
记者上船时是下午5点,此时绝大部分蟹农都在休息,天鹅绒般平整宁静的湖面上仅此一叶扁舟。尽管已近黄昏,然而水面温度并不比陆地低多少,湖面的热风吹在脸上仿佛是空调外机打出的热潮一样。没多久,张田根黝黑的脸上就汗如雨下。船行约5分钟,原本宽广的湖面被一道道竹网分割成了一格格“棋盘”,这就是阳澄湖蟹农们的“农田”。每片分割的水域中间都停着一艘渔船,蟹农或者帮工就吃住在船上,有的船上甚至还装上了风车,用于发电。“这个片区大概一共有168户蟹农。”
到了张田根的“家门口”,他熟练地指挥帮工关掉船马达,接着从“水门”边取下一根长蒿,在水中一撑,船体来了个漂亮的“鲤鱼摆尾”,系好缆绳,稳稳停住。随后抓住身边一只蟹笼,运气提腕,少顷,五六只活蹦乱跳的大闸蟹已出现在记者面前,果真体型已经不小了,粗略估计近三两左右,果真“青壳白肚”,但是毕竟时间尚早,还未长出“金爪黄毛”。
300亩水域住着十几万只大闸蟹,差不多每平方米两只半,“住房条件”尚可。
“现在来吃蟹的人很少,一个周末也就一两桌吧。”张田根说。再过两个月,进入传统的“蟹季”,这里就将不再宁静,陆上车水马龙,水上船行如梭。湖里的虾兵蟹将们则将成为人们口中美食,先上舌尖,再下心尖。
[杭州龙井村]
“龙井村是杭州的福地啊,哪里干旱过?不知道今年为什么就这样了。”
“能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茶树枯死啊。我今天上午上去看了一次茶叶,没法救了,否则到时候茶不死,人要死了。”
进入7月以来,杭州一直被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形成了多年罕见的连续高温,多日突破40℃,加之降水稀少,土地干裂,杭州部分茶园里的西湖龙井茶被成片“烫伤”。据天气预报显示,杭州的高温还将持续,“天堂”成为了龙井茶的“地狱”。
尽管茶农和当地部门采取了人工或机械浇灌抗旱,甚至昨天傍晚还久违地下了一场数分钟的雷阵雨,但仍然难解茶树的干渴。记者昨天在杭州多处茶园采访,无论茶农还是茶叶专家都表示,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部分茶树或者茶枝枯死,明年西湖龙井茶减产涨价或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