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综合新华社、《广州日报》报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表示,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港媒称三种奶粉含反式脂肪
有香港媒体最近报道称,由该媒体委托进行的检测发现,内地三个颇受欢迎的奶粉品牌,其产品含有反式脂肪成分。其中贝因美冠军宝贝俱乐部、圣元优博,以及伊利金装三种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含有0.4克至0.6克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但三种奶粉包装上均未注明含有反式脂肪。对此,相关的三家企业均表示,奶粉中的确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含量是安全的,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食药监总局:含量安全
食药监总局日前表示,近几年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排查的重点产品,共监测15007个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其中对10187个样品开展了总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值 为0.019g-0.574g/100g,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均不超过总脂肪酸的3%,均符合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的规定。
专家:禁人为添加反式脂肪
儿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丁宗一表示,他对香港媒体报道的科学性、权威性表示质疑。按照国际食品法典精神,反式脂肪酸对婴幼儿健康有害,不能作为营养物或原料加入到乳粉之中,但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规定控制在3%以下,但绝不允许人为添加。
国家卫计委在2010年曾发文指出,尚未发现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甚至有研究显示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可能有益。但是,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奶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由于婴儿器官处在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肾功能的压力,导致其他不良症状。所以国家设立一个安全系数加以控制。王小棉说:“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我认为如果检测接近临界点的话问题不大,若高出好多则肯定有问题。”他还指出,在奶粉加工生产过程中,脂肪酸会变性而产生反式脂肪酸。
新华时评
要揭黑 不要“抹黑”
日前有港媒报道称,经检测发现,三种颇受欢迎的国产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而另外还有两种“洋奶粉”没有被检出含反式脂肪酸成分。这则新闻直戳公众痛点,让人揪心。这则新闻曝出当天即被证实为是一个乌龙。
在人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如惊弓之鸟的今天,个别企业和媒体利用公众脆弱的消费信心,在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上刻意做文章,造成“食品安全又出问题”的假象。那些被利益驱使的“抹黑”行为不但不利于揭露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更无助于促进食品安全。
不可否认,在目前不少企业诚信缺失、政府部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社会舆论监督已成为一股越来越重要的制约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市场自律。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从瘦肉精到地沟油,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包括媒体监督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督功不可没。但是,社会舆论监督同样也需要接受检验。商业对手采用抹黑等手段,编造轰动事件攻击竞争对手,这种混淆公众视听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