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7月30日,“毒饺子”案被告人吕月庭受审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5年前,日本和中国多名消费者先后因使用河北天洋食品厂生产的速冻水饺而中毒,引发舆论高度关注。7月30日,这起“毒饺子”案件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吕月庭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被提起公诉,案件将择日宣判。
日本消费者吃中国饺子中毒
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底,日本千叶、兵库两县3个家庭共有9人,在食用了河北天洋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速冻水饺后,先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此事经日本媒体报道后,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随后,我国承德市也有4名消费者因食用天洋食品厂生产的水饺而出现中毒症状。经法医学鉴定,1人为重伤,6人为轻伤,6人为轻微伤。
2008年1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组紧急赶赴石家庄对涉案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天洋食品厂被责令停止生产,企业所有的产品被召回,中日双方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经过连续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3月份,河北警方宣布侦破此案。2010年4月2日,“毒饺子案”犯罪嫌疑人吕月庭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被依法逮捕。
职工为泄愤向饺子注射农药
7月30日,这起案件在石家庄市中院一审公开审理。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吕月庭在河北天洋食品厂工作期间,因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企图制造事端引起厂方重视,以提高工资待遇。
据吕月庭当庭陈述,他在河北天洋食品厂工作干了15年炊事员,却一直是临时工待遇,不仅月工资比正式工少,逢年过节的奖金更是有天壤之别,“2006年春节时正式工能拿到7000多元奖金,我只得到100元。”
于是吕月庭想搞点动静引起厂方注意。2007年7、8月间,他利用工作之便进入厂冷库,用注射器向冷藏的饺子产品中注射农药甲胺磷未遂。同年10月至12月间,他又使用注射器先后三次进入冷库向大约6至9箱速冻饺子内注射甲胺磷。
“期间我还三次给厂子发匿名举报信,称有人在饺子中下毒。我想这样厂领导肯定会调查这件事,我就乘机把提高待遇的事情说一下。结果厂里一直没有找我。”吕月庭说。
嫌犯认罪 巨大损失难弥补
公诉方当庭展示了四组证据,吕月庭及其辩护人对这些证据都表示不持异议。虽然吕月庭当庭认罪,但巨大的损失不可弥补,除13名中日消费者中毒外,作为一家拥有食品经营出口权、年生产能力6000吨的国有大型企业——河北天洋食品厂已经倒闭,上千名职工下岗,案件发生后,天洋食品厂产品召回费用、封存产品费用等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我国食品安全声誉也受到损伤。
公诉人在法庭上表示,这一案件应该引起所有人深思,当职工在单位内部认为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应该运用正当合法手段表达诉求,而不能因泄私愤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