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水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根据省植保部门监测,今年水稻穗颈瘟呈现大面积暴发流行态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用种抗病性差,二是植株抗病能力低,三是前期叶瘟发展速度较快,四是气象条件有利发病。另外,除稻瘟病外,在我省西部地区二代粘虫危害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残留虫量高于往年,当前三代黏虫在我省西部地区呈现出暴发态势。对此我市市县区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与省重大病虫防控督导组成员一起对我市往年易发生病虫害的地块、路边杂草、稻田池埂、沟塘边缘、靠近林边农田及氮肥施用量过多的稻田地块进行了随机详细,尚未发现水稻穗、茎瘟病及三代粘虫虫卵,形势比较乐观,由此证明前期防控效果明显。
尽管我市防控效果好,但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戒、严阵以待、积极防控,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牢牢抓住关键措施环节,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务求防控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为全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在各乡镇加密了监测网点,指派专人密切跟踪粘虫等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在防控关键时期,实行重大病虫防控进度一周两报制度。
二是做好防控技术指导,在8月中旬前这段时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粘虫等重点病虫发生程度重、防治难度大的区域,开展现场指导,确保技术措施到位和安全用药到位。待水稻齐穗后,如气象条件仍然有利于发病,争取再增喷一次药剂,预防枝梗瘟和谷粒瘟。
三是大力推进区域联防联控。针对粘虫迁飞性、爆发性迁移危害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一旦有外来粘虫迁移到我市,立即组织做好应急防治药剂储备和区域联防联控。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确保不出现大面积成灾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