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当前国内油、粕市场投资趋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5  浏览次数:375

  ——从政策角度看市场走势

  随着油料市场的全面反弹,市场利多消息浮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

  7月份的最后一周里,极少数大型油脂企业在国内逆市批量采购植物油现货,涉及品种包括棕榈油、一级豆油和四级菜油。值得注意的是,大企业集中扫货初期,国内港口地区的24度精棕油议价最低不过5700元/吨左右,大商所(DCE)棕榈油主力合约也不到5800元/吨,这为跨国企业的期、现跨市套利提供了契机。

  我们从全球市场走势来看,经济因素占了较大比重,而且从6月份各种数据的公布来看,市场对经济的乐观预期越来越大,由此对全球商品价格将带来极大支撑,特别是与能源关系密切的相关产品。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家的临储政策主要目标是食用油,采取“储油放粕”,这也为大企业操作提供了契机。从市场走势来看,我们注意到随着5月行情反弹的夭折,市场开始充斥各种库存爆满的消息,价格再次跌入08-09年的低点。

  如果说未来一段时间,外盘依然对国内整个油脂油料市场构成支撑的话,国内行情可能会有所分化。

  在前期笔者做的一个市场分析中提到:根据定量分析,当前国内油、粕市场流通量都较去年有所下降,其中食用油(以豆油、棕榈油、菜油为主)减少180万吨左右,粕类降低300万吨左右。从市场表现来看,油弱粕强。我们不排除小品种油增多对市场供给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豆油、棕榈油、菜油为主的食用油消费增速大大放缓(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增长停滞),而粕类市场需求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

  目前国储仍在继续,笔者也曾在前二次大豆拍卖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国家如果不降价或补贴销售大豆,表明国家对当前临储大豆投放市场依然有所顾虑,毕竟新年度大豆即将上市,托市第一年就降价,无论对新豆收储还是在维护农户利益方面都将受到打击。针对大豆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可以采取菜籽临储一样的策略,以增加储备为目的,对市场让利,委托企业进行加工,满足市场粕类需求,同时回笼部分现金(这一观点目前已经被市场认可)。

  如果新季大豆继续采取临储措施(不论是否发动企业参与,或委托企业进行加工),后期以豆油、棕榈油、菜油为主会继续保持降低的态势,但也意味着国家对市场调控能力的增强,同时国内的库存压力也不容忽视,需关注油厂出货速度。而在粕类市场,供给将相对较足。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行情

»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