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正文

旱作农业:下一个增产潜能突破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30  作者:荆州批发网  浏览次数:159
核心提示: 7月份,往年早已绿草如茵的内蒙古敕勒川还是一片冬季的萧条景象,因为一场雨没下,草原迟迟不能返青。继年初冬小麦主产区遭遇50年一遇

    7月份,往年早已绿草如茵的内蒙古敕勒川还是一片冬季的萧条景象,因为一场雨没下,草原迟迟不能返青。继年初冬小麦主产区遭遇50年一遇大旱以来,春夏之交我国北方地区又一次发生了严重干旱。与年初全民动员,抢浇小麦返青水不同,内蒙古等地区的并没有出现热火朝天的浇水场面,原因只有一个:无水可浇。

  我国旱作耕地约有10亿亩,这分布在西北的10亿亩耕地没有河水湖泊,也没有地下水可浇,完全靠天下雨吃饭。2008年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264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公斤。66公斤,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数字,尤其是和中东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单产增长几公斤都欢欣鼓舞相比。在粮食增产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强烈,寻找新的粮食增长点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的时候,这占全部耕地面积55%的10亿亩广袤农田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潜在增长点。

  那么,怎么缓解缺水问题呢?第一就是增加灌溉面积,把旱地变成水浇地,通过打井、修渠等技术水段,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第二就是发展旱作农业。农业部8月份在甘肃召开的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上对旱作农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在甘肃,既包括修梯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集雨设施,也包括推广耐旱新品种、集成旱作新技术,还包括优化种植结构等等。以甘肃庆阳为例,以前当地人都习惯种小麦,庆阳不但雨量少而且降雨70%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与小麦生长期正好错过。从2005年起,庆阳开始改夏收作物为秋收作物。“玉米需水期正是7、8、9月,冬天覆膜以后收集来一点点雨水就能让玉米撑到雨季。”现在,改种玉米的农民早就告别了过去百十斤的亩产量,雨水好时能打1000公斤,不好时也能打700公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